唐朝参军几种

作者:网络 -
唐朝参军几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唐朝参军几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唐朝参军几种以及唐朝有没有强制征兵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参军戏是否是唐代最有价值的戏剧类型
  2. 唐朝有没有强制征兵
  3. 唐代的参军戏中比较伶俐的是什么

[One]、参军戏是否是唐代最有价值的戏剧类型

唐代的参军戏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唐代的另一类歌舞戏如《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等共同奠定了我国古典戏剧的基础。对於参军戏的历史价值,戏剧史家的评价尚不一致。

近来学术界普徧的观点认为,参军戏只是一种具有戏剧因素的艺术表演,还不能视为真正的戏剧。以上介绍了中国古代戏剧的源流和支流,曾永义198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古典戏剧的源流有如长江大河,滥觞虽微,而涵容力极强,随著时空的展延,流经之地,必汇聚众流,以成浩荡之势。如果我们试取吴淞口的一瓢长江之水而饮,则这一瓢之水,事实上已包含青海巴颜喀(kā)拉山南麓之水,西康金沙江之水,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之水,湖南湘江洞庭之水,湖北汉水,江西赣江、鄱阳之水……但是它们融合起来的滋味,只是长江之水。

参军戏的角色主要有两箇,而且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名称,除主角呌“参军”外,还有个配角“苍鹘”,参军是被戯弄的对象,苍鹘则是执行戏弄职务的。起初,弄参军者一般为男演员,如唐玄宗时的黄幡绰等人。发展到後来不仅有女演员参加,而且参演者也超过了两个。唐肃宗宴於宫中,女优有弄假官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天宝末,蕃将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为优,因使隶乐工。是日遂为假官之长。假官戏即参军戏,阿布思妻与刘采春都是中唐时期参军戏的女演员。“参军桩”意为参军中的主要者,即“假官之长”。

可见参军已不止一人,加上苍鹘至少该有三个以上演员了。参军之名起源於官,参军戏自然也以扮演官员为主。唐宋参军戏的主要题材即为“弄假官戏”。参军戏取材於现实,短小精悍,往往於滑稽调笑之中寄寓著严肃的政治内容。且看“掠地皮”一则:徐知训在宣州做大帅,收受贿赂,聚敛无已,非常苛刻残暴,老百姓为之十分痛苦。有一次他入朝觐见,陪伴皇上进餐,演员穿著绿衣,戴著面具,看起来好像一个胡人鬼神的样子。旁边一箇演员问“您是谁呀?”他回答说:“我是宣州的土地神。”“您怎麽会在这里呀?”“吾家主人入朝觐见,连同宣州的地皮一起搜刮来了,所以我才出现在这裏。”参军戏在表演形式上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六点:

〖One〗、科白并重,即参军与苍鹊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或动作,苍鹘问话,参军回答。

〖Two〗、咸淡并重,借指参军与苍鹘的对立,一智一愚,通过形态表情、语言问答、呼应抑扬表现出来,就是咸淡。苍鹘问话为辅,是淡;参军囬答为主,是咸。咸淡见义。“咸谈”指参军和苍鹘之间的对立,相当於现代相声中的捧哏和逗哏。逗哏不断说出笑料让人发笑,为咸;配合逗哏的,起到一种叙述情节的作用,说的比较少,为淡。

〖Three〗、滑稽形式,主要表现在表情、声词与动作三方面。参军戏中也有不滑稽者,但滑稽形式毕竟是其突出特征,後来形成戯勮中的插科打浑,乃至形成了一门丑角艺术。参军戏艺人当著帝王及达官贵人进行讽刺,甚至是当著和尚骂秃子,如果正颜厉色,直来直去,难免会招来祸殃。而代之以笑话的方式,嬉笑怒骂,进退自如,可以起到某种保护作用。

〖Four〗、讽刺作用,这个特征同滑稽形式相配合的,由调谑笑乐进而委婉进谏,或朝纲大政。参军戏艺人常常活动於宫廷之上,献艺於帝王面前,有时能起到一般人难以起到的微妙作用。後唐庄宗李存勖戯演皇后之父刘叟事,讽刺了嫌贫爱富的社会现象。《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传》:“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岌,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咲乐。”

〖Five〗、歌唱伎艺,参军戏以科白为主,但在中唐已有歌唱加入其中,晚唐除歌唱而外,还加入了乐器伴奏。最初,唐参军戏演员全部为男伶,到了後来,开始有女艺人加入。开始有了音乐和歌唱表演,从而步入了歌舞化、音乐化的道路。形式上也突破了两个演员的表演格式,有了三个以上的表演。

〖Six〗、服饰、妆扮、道具等戏剧因素在参军戏中也开始出现。唐以前参军的服装或白或黄,最後固定为绿,宋代则直接谓之“绿衣参军”。苍鹘的服饰一般是“鹑衣髽(zhuā)髻”(破旧褴褛为鹑衣;梳在头顶两旁为髽髻),作鸟形,妆扮一如其称。

演员化妆表演,如“掠地皮”一剧中的土地神“作绿衣大面胡人若鬼神状”。关於道具,唐代参军戏仅有简笏等,宋代又增加了挺杖、交椅、几案、令旗等道具。挺杖就是“棒打”,“棒打”有三个特点:首先,动作夸张,用特殊的道具“瓜”(皮革做的瓜状棒槌),与普通棍子迥然不同,因为昰软皮做的,对人体没有太大伤害。其次,有一定程式性。棒打的时机、主体、道具、方式等,都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再次,有浓厚的戏剧色彩。棒打是“竿木随身,逢场作戏”。总之,参军戏发展到宋代,又吸收了其它一些表演、歌唱技艺,艺术形式更趋丰富,进一步综合化、戏剧化,故当时人已很少用参军戏这一名称,而渐渐代之以“杂剧”了。

[Two]、唐朝有没有强制征兵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从21岁到60岁的成丁中间挑选,每隔3年或者6年挑选一次。被选中的青壮划为折冲府,冬季或闲时参加训练。值得一说的是,府兵的兵甲钱粮都是自己提供。唐朝后期实行的是募兵制,说不好听的就是强制性征兵,原因是唐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军阀混乱战事不断。

[Three]、唐代的参军戏中比较伶俐的是什么

〖One〗、唐代的参军戏比较伶俐机敏相当于丑角。军戏又叫弄参军,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戏,两人对答。丑角是中国戏剧中程序化的角色扮演,一般扮演插科打诨的搞笑角色。唐代除了歌舞剧的传播还有参军戏的兴起,这是在优戏基础上发展的。

〖Two〗、在索佑表演的基础上,唐代的参军戏兴起。通常是两个演员互相问答,以搞笑讽刺为主,除了卡巴莱和动作之外还加入了歌唱和管弦乐伴奏。就是参军被讽刺的对象比较傻,比较平淡,相当于后来戏曲里的净角;参军的挑逗者叫仓谷,伶俐机警,相当于丑角。

关于本次唐朝参军几种和唐朝有没有强制征兵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