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关中政策

作者:原创编辑 -
唐朝关中政策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关中政策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古代的关中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关中四夫子哪朝的
  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关指的是什么关
  3. 古代的关中

[One]、关中四夫子哪朝的

〖One〗、关中四士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四位唐代诗人。

〖Two〗、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Three〗、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Four〗、包融(约695-约764),汉族,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其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集。包融之诗,今存八首。

〖Five〗、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

[Two]、秦时明月汉时关中关指的是什么关

《秦时明月》中提到的“汉时关中关”,一般指的是现今陕西境内的武关、函谷关和潼关。这三座关隘在中国历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武关位于咸阳市,是通往秦岭以北的咽喉要道;函谷关位于宝鸡市,是连接陕北、陕南的交通枢纽;潼关位于渭南市,主要是连接陕西和四川的必经之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关,在古代亦因军事、商业等原因而备受重视。

[Three]、古代的关中

〖One〗、“关中”,指的是“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这四道雄关,犹如一圈天然的屏障,将关中围住。渭河从关中穿越而过,孵化出灿烂的先秦文明。

〖Two〗、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建议“连横”之计时,说了这样一番话:“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Three〗、这是最早将关中称为“天府之国”的说法。

唐朝关中政策和古代的关中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