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九寺

作者:AI创作 -
唐朝 九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 九寺,九寺五监与三公九卿区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大理寺名字的来源
  2. 九寺五监与三公九卿区别
  3. 太仆寺是啥意思

[One]、大理寺名字的来源

关于大理寺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名称来自于地名:有一种观点认为,“大理”是地名,而“寺”则表示官府或机构,因此大理寺可以理解为“大理国的官府”或“大理国的机构”。

2.唐代赐名: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在征服南诏后,设置了大理国,并可能将大理寺这个官名赐予给了大理国的司法机构。

3.宗教影响:在古代中国,一些政府机构或官府的名称中加入“寺”字,可能是受到佛教影响,寺作为佛教寺院的称呼,被引入到政府机构的名称中,以示庄严。

[Two]、九寺五监与三公九卿区别

〖One〗、说起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大家一定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比较严密的中央官制,在隋朝建立,唐代不断完善发展,三省六部制直至清代还在发挥它的专属的效能,不管是在组织体系上,还是行政效率上,三省六部制都极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

〖Two〗、但在唐代,除了三省六部制发挥它的作用外,还有九寺五监和十二卫的存在,那他们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Three〗、九寺五监中的“九寺”是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中的九卿制发展来的。

〖Four〗、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不仅是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也是九寺五监制的基础。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掌管中央要职。九卿则数量多,掌管着朝廷和皇家的要务。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家与朝廷要务不分,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Five〗、而九寺指的就是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和大理寺。其中的太常寺、光禄寺和大理寺我们较为熟悉,而剩下的六寺与上述的三寺一样,都是官署名。

〖Six〗、太府寺又称为大司农,秦汉初期建立,在汉代时主要是来掌管国家财政,一开始是叫做治粟内使,后来则名为大农令和大司农。

〖Seven〗、唐代的太府寺是唐代重要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的财务收支,各项赋税物资管理以及各种贡物的保管,如此看来它相当于朝廷的会计机构。唐代李林甫的《唐六典》详细记载了太府寺的任职官员人数:“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人数众多,主要负责物资盘查、收支和记录等。

〖Eight〗、司农寺是北齐时建立的,负责粮食仓库管理,掌握国计民生的大事。

〖Nine〗、在唐代,据《唐六典》记载:“司农卿之职,掌邦国仓储委积之政令……凡朝会、祭祀、供御所须,及百官常料,则率署、监所贮之物以供其事。凡孟春吉亥,皇帝亲籍田之礼,有事于先农,则奉进耒耜。季冬藏冰,祭司寒以黑牡秬黍。仲春启冰亦如之。”如此看来,司农寺在唐代主要负责农事、朝会和祭祀等活动的供给之职。

〖Ten〗、在宋代时它起着更大的作用,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保甲法、免疫法等新法,而司农寺就是推行这些新法的重要机构。

1〖One〗、宗正寺主要是管理皇族、宗族和外族的谱谍以及对宗庙黄陵的管理,现在看来主要是负责各种户籍关系和宗族关系管理,倒是体现了一定的封建性,从唐代到宋代一直都是九寺之一,宋以后慢慢失去原有的作用甚至排除九寺之外了。

1〖Two〗、我们所熟知的太常寺主要负责管理宗庙礼仪,《隋书·百官志》中有记载:“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主要管理祭祀、礼乐礼仪“天文术数”和士大夫的穿戴,属于“面子工程系”的官署,此后的历朝历代它的职能大致相似。

1〖Three〗、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的光禄寺卿是光禄寺中的官职名之一,光禄寺中的官员光禄寺卿在秦代时称为郎中令,到了南朝梁代时才改名为光禄寺卿。光禄寺主要负责的是祭祀、朝会的宴席之事,例如“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1〖Four〗、《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之事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鸿鹄不仅是一种动物,在古代还有以鸿鹄命名的官署鸿鹄寺。鸿鹄寺主要掌管的是朝会礼仪,在秦代时称为“典客”有引导礼仪之意。鸿鹄寺自秦代建立,清末才废除。

1〖Five〗、卫尉寺在北齐时设立,但在之前也有类似于它的机构存在,但是随着君主专制的日益发展,卫尉寺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渐渐成为闲职,后来到南宋的时候成为了工部的一部分。

1〖Six〗、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中就已有太仆的存在,主要负责的就是车马。王莽新政的时候曾经改名为太御,后来又改回。太仆寺的比较高长官称作太仆寺卿,也算是掌握全国马政的比较高官员,但因管理内容范围不大,太仆寺在南北朝时还曾一度消失。

1〖Seven〗、热播剧《甄嬛传》中甄嬛的父亲甄远道曾任职大理寺卿,大理寺在古代也享有较高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比较高法院一样的存在。秦汉九卿中的廷尉就是它的前身,宋神宗时曾进行改革,“元丰官制行,置大理寺卿一人,大理寺少卿二人,大理寺正二人,推丞四人,断丞六人,司直六人,评事十有二人,主簿二人。卿掌折狱、详刑、鞫谳之事。”在官员数量上和职能上进行了划分,后来明清时期,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一起被称为“三法司”,在刑法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Eight〗、而五监则指的是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和都水监。

1〖Nine〗、除少府监的职能不一以外,剩下的四监则负责教育、武器制作、器皿绸缎制作和船只水运事务。

20、而隋唐时期还有另一起重要作用的存在,那就是隋唐十二卫。

2〖One〗、西魏时创建了一种兵制叫做府兵制,采取兵民合一的方法,即战时作战成为士兵,闲时种田回归农民身份,而十二卫正是府兵制的一种表现。唐朝的十二卫指的主要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十二卫原是府兵制的时候统领各大折冲府的将领,属于一种军职,后来随着唐玄宗时期府兵制的废除而渐渐消没了。

2〖Two〗、那既然已经有三省六部负责分门别类的处理的各种事务,那为什么又有九寺五监和十二卫的存在呢?

2〖Three〗、首先九寺五监和十二卫的存在就是协助三省六部更好地处理事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三省大多都只能处理内部、中央和一些紧急的事情,并也只能粗略处理,而一些不紧急的和一些需要细微处理的事情就由九寺五监及十二卫中一些专属机构处理,甚至有一些九寺中的官署,慢慢隶属于六部,成为六部的一部分。

2〖Four〗、其次就是唐代分权制衡思想兴盛,三省六部制的思想也体现了分权意识,而九寺五监和十二卫也在一定程度了分割了三省六部制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Five〗、最重要的就是九寺五监和十二卫的存在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唐初府兵制盛行,并成为唐初各种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而九寺五监都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为了更好的服务和处理相关政务,所以被单独归纳出来成为九寺五监。

2〖Six〗、所以九寺五监和十二卫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虽然唐代的制度大都沿袭隋朝,可如此看来,唐制中的九寺五监和十二卫倒也算是唐代的特色了。

[Three]、太仆寺是啥意思

太仆寺,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秦、汉九卿中有太仆,为掌车马之官。唐代为九寺之一。明掌牧马之政令,属兵部,并于滁州设立南京太仆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从车马杂物皆为总管。其中,置卿、少卿、员外郎等官职。20世纪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

唐朝 九寺和九寺五监与三公九卿区别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