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古乐

作者:AI创作 -
唐朝古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古乐,以及华夏古乐介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华夏古乐介绍
  2. 论述中国古代音乐机构及其音乐制度
  3. 二胡算古乐吗

[One]、华夏古乐介绍

中西方音乐的异同\n音乐考古学和中原古代音乐文化的起源\n考古发现的骨笛、陶埙、陶鼓等史前音乐文物\n视频曲目:远古的回响\n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与青铜乐钟\n青铜乐钟的源与流\n诗经音乐与郑卫之音、\n磬、瑟、排箫等音乐文物\n视频曲目:诗经、郑风、子衿、\n诗经、周南、关雎\n汉唐时期的歌唱艺术,文学与音乐\n弦歌千载的古琴与琴歌、\n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n视频曲目:凤求凰\n唐代音乐文物与唐乐的开发\n中原清商乐传统,西域音乐的传入、\n琵琶、十三弦古筝的介绍、\n视频曲目:唐乐、瑞鹧鸪\n

[Two]、论述中国古代音乐机构及其音乐制度

〖One〗、中国历代音乐机构的建立,是为上层统治阶级、为帝王权贵服务的,都是以雅乐、燕乐、祭祀郊庙、仪仗鼓吹等音乐为其内容,也是我国古代实行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机构和场所。

〖Two〗、历代音乐机构在音乐管理、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法则,而且在音乐机构的构建上分设其它管理机构,形成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音乐教育组织和体系,有效地实施了音乐传播与教育活动。

〖Three〗、据现存的音乐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分析来看,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最古老的音乐教育活动。

〖Four〗、《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之乐;先秦典籍《尚书》中记载的由夔编制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乐舞;其中提到的夔,是舜时的专职乐官,主管乐舞之事,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指挥者,而且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可以说他是原始氏族社会早期的一位音乐教育家。

〖Five〗、《吕氏春秋·古乐篇》中也提及到的众多专职乐官、乐工等等,足以说明这时的乐舞教习和乐事管理,已经有了相当的规范,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乐师。

〖Six〗、在先秦时期,音乐教育已获得了它的重要地位,如《周礼》中就把音乐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Seven〗、西周王朝的建立后,制定了十分完备的“礼、乐”制度。周初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春官”,可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第一所音乐学校。其中的“大司乐”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施音乐教育(以“礼乐教育”为其主体),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世子”(王、诸侯的长子)、“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平民青年),并且按照“乐德”、“乐语”、“乐舞”三种施教内容,系统化、程序化的进行音乐教育。周代的音乐教育已经有了相当严格的教育程序和教育目标,但是“春官”的真正作用,是为了配合礼乐教育,维护周王朝的比较高统治。

〖Eight〗、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名为“乐府”的音乐机构,“乐府”的兴盛是在汉武帝时期。“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创作、填写歌辞,创作乐曲进行演奏、演唱活动。此外,还研究音乐理论、制造乐器等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以及外域音乐,也加以吸收、利用并进行改编创作。

〖Nine〗、汉代“乐府”的乐官、乐师,主要是由出身“倡门”的乐人和来自各地的乐人组成,他们都是很有才华、技艺精湛的音乐家。“乐府”中还有许多“师学”(学员),他们以“乐府”中的乐官、乐工为师,接受器乐、声乐等各种演奏、演唱技能的训练,并参与宫廷的各种演出活动。

〖Ten〗、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是乐府中最重要的音乐家,善长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协律都尉,主持乐府工作。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One〗、公元前7年,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减,致使乐府由盛变衰。乐府的设立,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宫廷享乐的需要,但是通过对各地民歌的采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Two〗、隋、唐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分为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系统,乐工人数有数万人之多。在政府管辖的系统中,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比较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其下有大乐署和鼓吹署两个音乐机构,前者兼管雅乐和燕乐,还主管对艺人的训练与考核,是太常寺的主体机构之一;后者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也即是卤簿与军乐的官署。

1〖Three〗、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所谓教坊就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空前发展,共有教坊五处,分别是宫中的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和**的左右教坊。左右教坊各有分工,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相因成习。内教坊的伎女分为内人、宫人、捣弹家三类,是专为御前供奉的伎女,也是歌舞艺人中的出类拔萃者。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与专习歌舞的教坊不同,梨园以教习法曲为主。内廷的梨园由宫廷派内监主管,宫外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人员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人数多达千人。

1〖Four〗、唐代的音乐机构是唐代优秀音乐人才的汇集之地,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并在教育、表演、组织、管理方面为后世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1〖Five〗、宋、元、明、清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心移向了民间,音乐活动不再以宫廷为主,而是以宫廷与民间共同发展为其特征,民间的音乐活动则显得更加繁盛,说唱艺术、戏曲艺术也得以确立和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Six〗、此时,音乐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音乐的活动中心开始分化,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宫廷音乐机构逐渐消解,规模也没有前世那么庞大,杰出的宫廷音乐家越来越少,音乐教育行为逐渐转向民间,音乐教育活动呈现出广泛的社会性。

1〖Seven〗、这个时期的宫廷音乐机构,基本上沿袭了隋唐时期的模式,设有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教坊等音乐机构。太常寺主要掌管、演奏宫廷雅乐,用于郊庙祭祀、朝贺典礼等场所,同时还教习音乐、编写教材、制定考绩制度,把教习雅乐作为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活动。

1〖Eight〗、宋代教坊初期完全延用旧制,分为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后又陆续从各地吸收了许多优秀乐工,随之教坊规模不断扩大,艺术质量明显提高。宋代教坊的主要任务是为宫廷演奏燕乐、创作燕乐。

1〖Nine〗、南宋教坊几经兴衰,撤而复置,名存实亡。到了宋孝宗时,教坊机构才被废止。元代宫廷设太常寺、大乐署等机构,分别管理执掌雅乐、郊社宗庙之乐。音乐的教育活动也是以雅乐为其主要内容。明代的太常寺仍然掌管雅乐,教坊掌管宴飨之乐,民间俗乐大量渗透宫廷雅乐和燕乐之中,俗乐成为宫廷音乐传教的主要内容。清代宫廷只保留太常寺音乐机构,仅有少量的雅乐传教活动。

20、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促使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相互融合与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中外音乐文化在此也得以广泛地传播和交流,与此同时,音乐教育机构和体制本身也更加完善和健全。音乐教育机构还为宫廷和民间培养了诸多优秀音乐人才,在教育、表演、组织、管理等方面,都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Three]、二胡算古乐吗

〖One〗、中国最著名的拉弦乐器之一,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朝,当时主要流行于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称“奚琴”或“嵇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最重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受到历朝历代音乐人的赏识。

〖Two〗、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Three〗、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Four〗、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Five〗、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关于唐朝古乐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