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儒家大师

作者:侠名 -
唐朝儒家大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唐朝儒家大师这个问题,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儒家文化代表人物
  2. 唐朝为什么是儒家思想
  3. 唐代是儒家盛行吗

[One]、儒家文化代表人物

〖One〗、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Two〗、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Three〗、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Four〗、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Five〗、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Six〗、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Seven〗、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Eight〗、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Nine〗、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Two]、唐朝为什么是儒家思想

唐朝时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上都是处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比较详尽完备,以《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为代表,唐朝法典的制定遵从着“礼”与“法”的结合,将儒家传统伦理礼义与国家刑法处罚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作为基本指导形成了一套礼法并重的唐朝法律。

[Three]、唐代是儒家盛行吗

在汉代以后的整个中国历史,儒家都是最兴盛的,但宋带时,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掀起了复兴儒学的运动.汉代时汉武帝之前是以道家的黄老术制国,但后来,随着大一统的局面逐渐形成(实行推恩令,就是诸侯可以将财产和土地分封给非嫡长子的儿女.从而打到削弱诸侯的目的),政治上的大一统必定要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便采纳了董仲书的意见"罢黜**,独尊儒术"从此便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并且兴办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在之后的历史中,儒家学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关于唐朝儒家大师,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