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威诗人

作者:网友投稿 -
唐朝武威诗人

大家好,关于唐朝武威诗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武威诗人王维的故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凉州区诗人
  2. 武威诗人王维的故事

[One]、凉州区诗人

〖One〗、李益(约公元750年—约公元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Two〗、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Two]、武威诗人王维的故事

〖One〗、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737年出使河西,并驻留武威达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脍人口的诗篇,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武威的深厚感情。

〖Two〗、当时的王维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边察访军情,一边犒劳对吐蕃作战有功的将卒。这一次出使,使王维与武威结下了不解之缘。

〖Three〗、这是王维第一次出使边塞,在赴边途中,他深为边塞的美丽风光所惊叹,写下了著名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Four〗、到达河西节度使驻地武威后,王维在听取崔希逸等将士述说大败吐蕃的经过后,欣然写下《出塞作》一诗,对节度使崔希逸的机智勇敢给予高度评价,把他比作西汉名将霍去病。

〖Five〗、由于崔希逸的赏识与挽留,王维遂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被任命为幕府节度判官。就这样,王维留在了武威,在武威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王维与武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

〖Six〗、王维在河西任职期间,每当公务之余,便常常出城到郊外游览,考察民情,熟悉风俗。自然,身处武威的王维也免不了思念家乡。737年秋天,王维的好友崔三从北庭都护府回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探望双亲,路过武威时,见到了王维。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相见,不免愁绪共生。分别之时,王维写下《送崔三往密州觐省》一诗赠别,流露出自己远在边塞的无限乡愁。

〖Seven〗、作为幕府节度判官,王维很多时候要到河西节度使管辖的各地去处理公务,在此期间也写下了大量边塞诗歌。这些诗歌描绘了军队出征时的悲壮、赴敌时的无畏、鏖战时的激烈和凯旋时奋发的情景,着力渲染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这既表现了王维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也写出了自己的辛酸苦辣与悲怆郁愤。

〖Eight〗、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五月,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改任河南尹。崔希逸对王维来说有知遇之恩,了解到崔希逸要离开,王维心情极为怅然与低落。他在送别崔希逸之际,写下了《双黄鹄歌送别》一诗,流露出对崔希逸的不舍之情。

〖Nine〗、崔希逸到河南后不久就去世了,王维听到消息后心情非常低落。当初,王维一心要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随着崔希逸的调离与去世,王维深感孤独无助,觉得继续留在武威已无必要,归意遂决。

〖Ten〗、王维在武威生活了一年多,回到长安后,仍任监察御史职。此后,他再也没有来过武威。

唐朝武威诗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武威诗人王维的故事、唐朝武威诗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