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回纥北边是哪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回纥北边是哪

大家好,关于唐朝回纥北边是哪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
  2. 回纥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3. 谁能具体的介绍一下回纥

[One]、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

〖One〗、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后控制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Two〗、突厥汗国: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Two]、回纥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回鹘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Three]、谁能具体的介绍一下回纥

〖One〗、整个北亚草原上来来往往的游牧民族非常多,他们随水草迁徙,经常上演部落火并,南下中原抢掠。这些草原民族的斗争、迁徙,影响了近代前的整个世界历史。从草原的第一个霸主匈奴开始,草原统治者随世更替,草原民族要么西迁,要么融入华夏族。从匈奴,到鲜卑,再到强大的突厥,这次代替突厥的第四个草原霸主,是回纥。

〖Two〗、回纥,就是回鹘。公元788年,回纥更名为回鹘。

〖Three〗、回纥,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直系先祖。那么,回纥的先祖是哪一个古老的民族呢?

〖Four〗、据近来所见文献记载,丁零人是回纥的先祖。草原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对他们的称呼都是中原各王朝史官根据当时的语音所做的汉文音译。汉文史籍中的“丁零”就有好几个音译。《山海经》作“钉灵”、《史记·匈奴传》作“丁灵”、《汉书·苏武传》作“丁零”、《魏略·西戎传》作“丁令”。汉魏时期丁零的居住地在今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地方,当时,丁零与华夏以及北方匈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

〖Five〗、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个部落联盟会用不同的名称记载。基本上是“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这个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汉朝三国两晋时称为“丁零”,十六国北朝时期称为“高车”,隋唐时期称为“铁勒”。

〖Six〗、铁勒这个部落名称是否非常熟悉?当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起兵时,部众区区数百,吞并了五万人的铁勒部落势力才得以壮大。

〖Seven〗、铁勒包含了许多氏族和部落,他们分别活动于东起兴安岭,西越咸海的欧亚大草原上。

〖Eight〗、铁勒,是音译,在当时民间广泛称他们为“敕勒”。北朝就有一首著名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Nine〗、回纥在汉文史籍中最早被称为“袁纥”,此见于《魏书·太祖本纪》。在《隋书·北狄·铁勒传》中被称为“韦纥”,《旧唐书》被称为“迴纥”。《新唐书·回鹘传》说:“袁纥者,亦曰乌护,曰乌纥,至隋曰韦纥。”乌护、乌纥也是回纥同名异译。

〖Ten〗、北魏时,铁勒一部袁纥游牧于伊犁河、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处于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隋大业元年,袁纥部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

1〖One〗、回纥是是铁勒诸部中一个影响巨大的部落联盟,以药逻葛氏族为核心。药逻葛氏是回纥世袭首领的姓氏。

1〖Two〗、在回纥兴起以前,铁勒诸部统称“九姓铁勒”。但铁勒并不仅仅只包括9个部落姓氏,《隋书·铁勒传》中记载的铁勒诸部名称有40个。“九”是突厥、铁勒的吉祥之数,并且代表“整数”,含有“许多”的意思。“九姓”实际上和“诸姓”的含意差不多。回纥兴起以后,成为漠北铁勒诸部的总代表,于是人们使用“九姓回纥”一名替代“九姓铁勒”。

1〖Three〗、“九姓回纥”包括九个部落,有回纥,仆固、浑、拔曳固、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葛逻禄,以回纥为首。

1〖Four〗、东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于突厥。

1〖Five〗、公元627年,居于燕未山,臣服于西突厥汗国的铁勒一支薛延陀部落7万余众东返故地土剌河,与回纥联合夺取了东突厥汗国的小牙和漠北。东突厥汗国颉利可汗困居漠南,北面有薛延陀和回纥,南面有唐军,腹背受敌。

1〖Six〗、629年9月,唐军十余万北伐,630年二月,大破突厥于阴山,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1〖Seven〗、东突厥灭亡后,铁勒诸部中薛延陀部势力最强,首领夷男被推举为可汗。唐太宗也遣使至漠北,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建立薛延陀汗国。

1〖Eight〗、只是薛延陀汗国统治无道,使得部众反叛,唐朝不满。

1〖Nine〗、646年,回纥联合诸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称霸漠北。

20、回纥遣使告唐“延陀不侍大国,以自取亡,其下骇鸟散,不知所知。今各有分地,愿归命天子,请置唐官。”唐太宗受其所请,亲至灵武,会见使者,并正式在回纥各部设置府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长史。”647年,唐大军自漠北退回,置燕然都护府于古单于台。古单于台在今呼和浩特西。唐以李素立为都护统辖漠北六府七州。

2〖One〗、647年唐朝大军退回后,回纥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宣布自己是漠北诸部的霸主,得到唐太宗的默认。铁勒诸部既接受都护府管辖,也承认回纥的霸主地位。这是回纥的第一个兴盛期。

2〖Two〗、薛延陀灭亡后回纥上升为漠北最强的部落。他们从色楞格河流域南迁,占据了鄂尔浑河流域的哈啦逊。这里是一个水草丰盛的河谷地带,曾经是匈奴王廷、柔然汗廷、和突厥牙帐,占领了草原历朝的都城之地。此时回纥实际上已经成为汗国,只是要做唐朝的属国。统辖着金山之东,北海以南,兴安岭以西东漠北铁勒诸部。

2〖Three〗、而这时的唐朝,击灭了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统一了蒙古草原和西域,灭亡高丽国。大唐疆域,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阿姆河),北越贝加尔湖,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盛国家。这是真正的大唐荣耀!

2〖Four〗、以回纥为首的铁勒诸部共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又根据回纥所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辟了一条大驿道,名“参天可汗道”,沿途分设驿站,供应来往使臣和官员,每年回纥各部贡貂皮,以充租赋。

2〖Five〗、这条参天可汗道,就是丝绸之路的一段。唐朝开始,汉代之后中断的丝绸之路再次繁荣鼎盛。

2〖Six〗、因为唐太宗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宽松的羁縻府州政策,对回纥和突厥降众妥善安置,使北方边境安定局面维持了近50年。为大唐盛世繁荣创造了基础。

2〖Seven〗、回纥人十分尊敬唐太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就是回纥人对唐太宗表敬意的一段千古佳话。

2〖Eight〗、唐朝贞观年间,回纥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太宗。在贡品中,最珍贵礼品是珍禽白天鹅。

2〖Nine〗、有一天他们来到了沔阳湖边,白天鹅喝了水之后飞走了,缅伯高只抓住几根羽毛。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拿出绸子,将羽毛包好,并且作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缅伯高的诗,非常赞赏,不只没有降罪,反而重重的赏赐了他。

30、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成为千古佳话。

3〖One〗、有兴盛期,就有衰败期。回纥的第一个衰败期始于突厥余部复国,这与武则天有关。

3〖Two〗、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对回纥诸部和突厥余部一直实行宽容的怀柔政策,不强求一致,避免矛盾激化,否定穷兵黩武,推行休养生息,双方相安无事。而转折点,在于武后。

3〖Three〗、660年以后,高宗病重不上朝,“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而武则天好大喜功,任用好战武将,放弃了贞观年间宽容的怀柔政策而代以武力镇压。不久后,漠北就发生溃乱,武则天大动干戈、血腥镇压,埋下了反叛的隐患。

3〖Four〗、682年,突厥首领骨啜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重建突厥政权,即东突厥后汗国。东突厥后汗国一度强大。史书记载:“自则天世为中国患,倾天下之力不能克”。

3〖Five〗、复兴的东突厥后汗国,东西拓地方万余里,控弦之士四十万,形成了自颉利可汗以来未曾有过的强盛局面。唐朝在西北的疆域被破坏殆尽。同时,突厥又支持奚、契丹进攻河北;与土藩联合进攻河西和安西四镇。唐军疲于应付,一筹莫展。

3〖Six〗、而给唐朝的困局带来转机的,是以回纥为首的铁勒诸部对突厥的反叛。

3〖Seven〗、以回纥为首的铁勒诸部除南迁归唐的以外,大部分仍留居漠北。几年后,渐渐被征服。但是在东突厥后汗国的统治下,铁勒诸部一方面要缴纳贡赋,一方面又要受兵役压迫,痛恨入骨,一有机会就反叛。反叛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东突厥后汗国的最大威胁。

3〖Eight〗、716年,回纥部落发起了一次规模最大的反叛,虽然失败,却使得突厥血流成河,元气大伤,东突厥后汗国默?可汗也被杀,再也无力南下攻唐。东突厥后汗国遣使向唐朝请和,称唐玄宗为父。回纥虽然战败,但是有唐朝支援,所以部落得以保全。

3〖Nine〗、公元744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回纥政权。乘东突厥内乱,首领骨力裴罗联合拔西密、葛逻禄等部,在745年灭了东突厥后汗国。由此,回纥汗国第二次复兴,统一漠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与唐结为政治联盟。

40、从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称可汗至745首领骨力裴罗再次建立汗国称霸蒙古草原,经历了近一百年的时间,回纥部落联盟不断扩大。745年,随着突厥的消亡,蒙古草原上分散的铁勒诸部向统一的回纥族团聚,诸部的名称逐渐消失,统称为回纥。

4〖One〗、再次兴盛的回纥汗国处于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所控制的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达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南界河套,北抵贝加尔湖。

4〖Two〗、这时回纥处于全盛时期,唐朝也处于全盛时期。最重要原因是结束了突厥人在北方的威胁,突厥的灭亡奠定了北方的安定局面。

4〖Three〗、回纥与唐朝的关系非常特殊。这份特殊关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双方几乎都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很少战争。从贞观三年,就是公元629年开始,回纥与唐朝有200多年的交往。这200多年中,回纥与唐朝同步地走向兴盛,最重要的原因是,回纥和唐朝始终存在着共同的强敌突厥;回纥与唐朝也几乎同步走向消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内乱。

4〖Four〗、唐朝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富民强,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而安史之乱发生后,盛世唐朝一蹶不振。

4〖Five〗、唐朝天宝〖Fourteen〗、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盛世唐朝承平已久,百姓很多年都没有见过战争。唐军措手不及,指挥失当,迅速被叛军攻陷两京,玄宗出走。太子亨西奔灵武即位,是为肃宗。

4〖Six〗、唐肃宗即位后,采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建议,“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为条件借回纥兵平叛。756年开始,回纥葛勒可汗派太子叶护率兵入援,助唐收复两京。收复两京后回纥叶护太子被肃宗封为忠义王。宝应元年(762),回纥牟羽可汗亲自带兵助唐讨平史朝义。

4〖Seven〗、回纥出兵平叛对唐朝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政府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另外,公元758年唐肃宗将宁国公主出嫁葛勒可汗,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皇帝嫁亲女给边疆民族首领的第一次。

4〖Eight〗、安史之乱平定后,回纥按照与唐肃宗事先之约,仅留唐以土地、士庶,掠走金帛、女子无数。并且将马匹换得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转卖到印度、波斯等地,大发横财。

4〖Nine〗、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衰弱,而回纥因有援唐之功,颇为倨傲。唐朝对回纥的仰仗,促进了摩尼教的传播。

50、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240)年前后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摩尼教能够在中国再兴,并获得较为广泛传播,主要依靠了回纥势力。

5〖One〗、在摩尼教传入之前,回纥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氏族部落的宗教。762年牟羽可汗击败史朝义,占领洛阳。在洛阳遇到四个摩尼教法师,受摩尼法师教化,改信摩尼教。763年牟羽可汗归国后逐步使回纥人普遍信奉摩尼教,摩尼教遂被定为回纥国教。

5〖Two〗、768年,唐朝应回纥可汗之请,允许居留长安的回纥摩尼教徒建大云光明寺传教。771年,唐政府又应回纥要求,在荆、扬、洪、越等州建立大云光明寺。807年,洛阳、太原也置摩尼寺。于是,两京之外,北自太原,南至南昌、绍兴,乃至岭南,都有摩尼寺。

5〖Three〗、因为回纥人的作用,摩尼教成为唐代以来宗教中除佛教以外流传最广的宗教。而恰恰也正因如此,几十年后,摩尼教在华传播基本陷入绝境。

5〖Four〗、唐武宗会昌元年,也就是公元841年,回纥被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对待回纥与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5〖Five〗、公元845年,唐武宗制造会昌法难,禁止包括摩尼教、佛教、景教一切外来宗教并且毁灭天下寺4600区,摩尼教被严重打击。

5〖Six〗、会昌法难之后摩尼教成为秘密宗教。秘密传播的摩尼教吸收道教思想逐渐华化,在民间称为“明教”。

5〖Seven〗、“明教”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所以敢于造反。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旗帜,屡有反政府之举。

5〖Eight〗、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魔教-明教就是以当时民间的“明教”为原型。《倚天屠龙记》里中土明教总坛设在昆仑山光明顶,光明即是明教信仰,光明顶即光明之地。

5〖Nine〗、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多地发生明教造反之事,最著名的是方腊的帮源洞起义。方腊在搁船尖的云心寺建立光明王国明教总坛,组织六甲船兵,进行起义。后来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演变成明代末年的白莲教。

60、摩尼教传入中国后因为华化在民间传播广泛,从官方宣扬的宗教演变成后来农民起义的工具,估计是回纥人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6〖One〗、788年,也就是贞元四年冬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上表文给唐朝,请改回纥为回鹘。“义取迴旋轻捷如鹘也”,意思是他们的族人回旋轻捷如鹘”的意思。自此,回纥改名回鹘。

6〖Two〗、在唐朝走向衰弱的同时,回鹘渐渐同步的走向衰弱。因为天灾和内乱由盛转衰,这是游牧民族政权无法避免的结局。

6〖Three〗、公元830年起,回鹘汗国连年天灾,人畜死亡极多;统治集团之间又不断暴发内讧,国力因此衰退。

6〖Four〗、840年,回鹘大将引黠戛斯10万铁骑破回鹘城,回鹘汗国瓦解。

6〖Five〗、回鹘各部南下或西迁,进入河套、华北、甘凉、天山和葱岭一带。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洲。西洲,就是如今新疆吐鲁番。西洲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洲回鹘与当地土著结合,改称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的维吾尔族。

唐朝回纥北边是哪和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