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目录学著作吗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有目录学著作吗

大家好,唐朝有目录学著作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可考证的诗作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有目录学著作吗和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可考证的诗作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孔子书经有多重要
  2.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可考证的诗作
  3. 唐宋历史书籍推荐

[One]、孔子书经有多重要

〖One〗、历代儒家学者在传承儒家经典时,他们自己根据时代的不同,对儒家经典作了些各自的创造性的解释。到了宋明,有些儒者更是抽绎了传统儒家思想里特别具有哲理的部分,发展出了性理之学。这些作品往往被历代的目录学著作归入到子部儒家类里。随着理学的兴起,儒家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新的解释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内涵的经典阐释系统,就是“四书五经”的系统。

〖Two〗、“四书”的名字,到朱熹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但是从唐代韩愈、李翱以降,直至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及后来的学者就已经对此重视,并进行过阐发。朱熹总其大成,写成了《四书章句集注》。所谓“集注”,主要是集学者们的说法。

〖Three〗、“五经”里面的第一部《周易》,因为程氏的《周易》理学化色彩更强,所以和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放在一起并行。《书集传》是朱熹授意他的学生蔡沈作的。《诗集传》是朱熹本人作的。《礼记集说》的著者陈澔是朱熹的四传弟子。《春秋胡传》作者胡安国是程颐的再传弟子。《春秋集传》的作者是张洽,是朱熹的弟子。这些“四书五经”系统的核心典籍,是“程朱”理学对经书进行理学化的成果。

〖Four〗、如果说《十三经注疏》代表了从汉到唐的经学研究成果,是两汉以来传注体和义疏体的结合,是治经学、儒学的必读的基本典籍。那么,宋元人的“四书五经”注释系统,则是以理学治经的成果。用理学来治经与“十三经注疏”系统存在着明显不同:“十三经注疏”系统注重从训诂、名物、礼制等入手阐发经书中的史实和制度,而“四书五经”系统则注重在经注里面贯彻作者的天理、心性等哲学思想。

〖Five〗、“四书五经”不完全是民间的,它成了系统之后,不仅经典化了,还官学化了。这些典籍问世后,逐渐取代古代的注疏,成为士子读书问学的首要选取。从南宋末年开始,不少围绕这些典籍进行证明、阐发的汇编体著作或衍生著作出现了。到了元代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朝廷下诏,“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用书。其中,“四书”用的便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五经”方面,《诗经》用朱氏的,《尚书》用蔡氏的,《周易》用程氏和朱氏两家的,《春秋》用“三传”和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在元代,“四书五经”系统的官学地位在就因此确立了。

〖Six〗、到了明代,明成祖敕修《四书五经大全》,以此作为明代的科举用书。“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用书,又进一步促进了学者对这些核心典籍的关注。元明以来出现了一大批汇编体的著作,例如《四书五经大全》就是这种著作。

〖Seven〗、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官修的《御纂七经》,是清代科举考试的用书,也是汇编体的著作。其中《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的宗尚、体例和《五经大全》是一致的,取材范围扩展到明代末年,时代下延了。而因为《三礼义疏》是修于清代乾隆初年,参与的人多是礼学的名家,便不再使用前面陈氏的《集说》,改用新的。因此,从明代到清代,经过《四书五经大全》和《御纂七经》这两次的编纂活动,“四书五经”系统的经典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Two]、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可考证的诗作

〖One〗、《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有待争议,又言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或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Two〗、清康熙四〖Fourteen〗、年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杨中讷等奉敕编纂,成书于次年十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

〖Three〗、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Three]、唐宋历史书籍推荐

1.《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豆瓣评分:9.3分)

这本书可以说是唐代西域文明史与敦煌学研究的必读书目,收录了作者向达先生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和目录学的代表性论文23篇,涉及唐代宗教、绘画、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

作者学风严谨、史学功底深厚,成书脉络清晰、文笔极佳,初读可能会有一些吃力,适合细细品读~

2.《隋唐五代史》(豆瓣评分:9.2分)

这部书是最适宜初步入门的唐代通史著作。

书籍分为上下两册,详细阐述了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一本隋唐五代史的百科全书。

读完这本书,对唐代历史全貌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3.《中国装束:大唐女儿行》(豆瓣评分:8.8分)

这是一本关于唐朝女子妆容服饰的书籍。

书中记录了从初唐、盛唐、中唐至晚唐的服装变化、发饰变化、妆容变化。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史料记载,选取了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杨贵妃、武则天、上官婉儿、聂隐娘等,并复原了她们当时可能的妆束。

插图精美细腻,让我们得以欣赏到唐朝装束的美轮美奂。爱美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4.《唐诗里的风云史》(豆瓣评分:8.7分)

唐朝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而掩藏在这些诗歌之后则是唐朝的风云过往。

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三大部分,分别以人物、事件、地理为线,讲述了唐朝主要诗人的人生,诗人与唐朝主要事件的关系,以及唐代的城市、环境、宗教等。

在品读唐诗的同时,体会初唐万象更新、盛唐雄健气势、中唐**争鸣、晚唐华丽谢幕的时代变迁,以诗窥史,从而读懂唐朝。

如果你想要学习唐诗,但是怕太枯燥,建议读一读这本书,会有更深的理解~

5.《弃长安》(豆瓣评分:8.3分)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

书中依托史实,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的人物群像,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重新刻画了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对于想了解唐史的朋友,这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

6.《唐代衣食住行》(豆瓣评分:8.1分)

一本隋唐五代时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有关衣、食、住、行这四大生活要素的小型百科全书。

书中不仅研究衣、食、住、行中的具体问题,还有引起衣、食、住、行变化的社会环境,不同阶层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别,以及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的礼仪和习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