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军唐朝

作者:原创编辑 -
白头军唐朝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白头军唐朝,以及“白头宫女谈天宝”有何典故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代四大诗人的诗
  2. “白头宫女谈天宝”有何典故

[One]、唐代四大诗人的诗

1.李白:《将进酒》、《庐山谣》、《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夜泊牛渚怀古》、《静夜思》等。

2.杜甫:《登高》、《春望》、《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3.白居易:《长恨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莲》、《琵琶行》、《卖炭翁》、《夜泊牛渚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王维:《相思》、《山居秋暝》、《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终南别业》

[Two]、“白头宫女谈天宝”有何典故

〖One〗、白头宫女,指上阳宫的老宫女,她们是在唐玄宗天宝末年送到这里来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也写到这件事,诗中说:“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天宝为唐玄宗后期年号,期末发生安史之乱,出现天宝危机,玄宗幸蜀,两京沦为丘墟.繁华不再,大唐盛世而衰!有种历史沧桑之感

〖Two〗、[注释]①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宫舍。②寥落:空虚、冷落。『3』玄宗:唐明皇李隆基,这是他的庙号。

〖Three〗、[简要评析]这是诗作作者通过写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概叹昔盛今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思考。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把唐朝从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变迁浓缩其中,其高度精炼的笔法令人赞叹。阅读本诗,应注意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联系,如此便可弄清许多问题。白居易的《新乐府》写成于元和四年(809),反映的是唐德宗时代的社会问题。德宗李适于大历〖Fourteen〗、年(779)继位,在位27年,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卒,而《上阳白发人》的具体写作时期必在其间。又据《上阳白发人》诗中言所选入的白头宫女为“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则可知是在天宝十五年(756)选入,而白居易写作此诗应在天宝十五年以后的44年时,即贞元十六年(800)。元稹写作此《行宫》诗是为呼应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那位年已60的白头宫女。她(或她们)是以自己亲身体验来“说”玄宗的,并非只是道听途说。此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说自己的切身感受,才会有更深的沧桑体会。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含蓄有致,全诗的重心在于一个“说”字。由于这个(或这批)老宫女熟谙历史,深悉国家社会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可说的话题特别多,围坐之时便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了。这一个“说”字,可以使读者生出无穷联想,而诗中只用一个字便予以概括,真是用得精炼之极,含蓄之极。本诗由于以上这些优点,所以特别受到历代诗评家的喜欢。瞿佑《归田诗话》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稹之《行宫》,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这是赞许本诗短小精致。这是夸奖本诗能以尺幅见千里,篇制虽短,但与元稹另一篇史诗般的长诗《连昌宫词》在感叹历史盛衰变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胡应麟《诗薮·内编》认为此诗是王建所作,又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是说此诗特别委婉蕴藉,因此特别符合王建诗的风格特征,而且在王建诗集中又是上乘中的上乘之作。沈德潜还指出,此诗好在“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这是点明此诗的诗眼所在,一个“说”字足以将历史的教训揭示而出,这在其他怀古、咏史诗中是很难做到的。作者在二十个字里,从景物的描写到人物拓叙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沧桑。诗人文字的精练、内涵的深刻,令人叹服。

〖Four〗、[诗人简介]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八岁丧父,家贫,由其母教读。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监察史,曾与宦官刘士元争厅,贬江陵府士曹参军。穆宗长庆初,又受宦官崔潭峻优遇,以其《连昌宫词》等向穆宗进奏,大为赏识,即知制诰,后又拜相。以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他是白居易的知已,又一同写了许多喻诗,因诗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皆以《长庆集》为名,遂有“长庆体”之称。

文章分享结束,白头军唐朝和“白头宫女谈天宝”有何典故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