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仙子唐朝

作者:网络 -
牡丹仙子唐朝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牡丹仙子唐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曹州牡丹的历史典故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牡丹之国的传说
  2. 曹州牡丹的历史典故
  3. 杨贵妃与牡丹的典故

[One]、牡丹之国的传说

〖One〗、唐朝时,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万物萧条,心里十分失望。她心想: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那该多好,以我堂堂女帝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Two〗、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能违背呢?不然,下场一定悲惨;”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圣旨?”大家一看,原来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立即把这些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一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就马上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国色天香。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火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一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的枝干虽然已经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因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

〖Three〗、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Two]、曹州牡丹的历史典故

〖One〗、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又称曹州牡丹,其牡丹传说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Two〗、自隋代曹州著名花师齐鲁桓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始,《楼台牡丹》的故事便被广为传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李绩)将御花园的牡丹从长安带回曹州老家种植,便有《李绩与牡丹》的故事千古流传。此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村村有花园,户户养牡丹,相继产生并流传出许多传说故事,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收录的《葛巾》、《谷雨与牡丹仙子》、《青龙卧墨池》等约二百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Three]、杨贵妃与牡丹的典故

〖One〗、唐朝开元年间,正是牡丹花开的时节,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便去往沉香亭赏牡丹。也许是玄宗觉得此番景色,又有美人作伴,怎么能没了音乐呢?

〖Two〗、玄宗发现乐师李龟年所演奏的乐章都是旧的,于是便急召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一进宫,一蹴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呈上。

〖Three〗、其中以第一首最美,最广为流传,最能体现牡丹花和杨贵妃的绝世之美,全诗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关于本次牡丹仙子唐朝和曹州牡丹的历史典故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