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禅 洛阳

作者:网络 -
唐朝封禅 洛阳

大家好,关于唐朝封禅 洛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武则天泰山封禅文章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武则天泰山封禅的意义
  2. 武则天封禅自己来的吗
  3. 武则天泰山封禅文章

[One]、武则天泰山封禅的意义

〖One〗、封禅泰山,祭天祀地,这是中国古代国家礼仪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根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七位皇帝先后举行过封禅大典,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在泰山举行,武则天曾在嵩山举行,王莽等也曾想要举行。为何中国古代的帝王如此热衷于封禅仪式?封禅活动对于他们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Two〗、所谓“礼盛莫于告天”,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封禅这一繁琐而又盛大的仪式中所试图体现出来的正是其政治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仪式的神圣性、崇高性和象征性进一步确定和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构建思想领域的统治。

〖Three〗、以西汉武帝的封禅仪式为例,这场典礼俨然是一个西汉政治文化阅兵场,将天子至尊、王道仁政、天下一统、礼义教化等一套相关思想观念展现地淋漓尽致。如针对汉初改德、改制的争论,汉武帝在巡狩时“祠黄帝于桥山”,封禅时“衣上黄而尽用乐”,明确向朝野昭示了汉朝尊黄帝、尚土德。

〖Four〗、再如汉光武帝在中元元年举行封禅典礼时全以谶纬儒学为规范,“宣布图谶于天下”,通过仪式进一步明确向天下宣告儒学神学化。

〖Five〗、“礼者,君之大柄也”,“礼,王之大经也”。礼仪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立国之本”,其所彰显的不止是“天命”,更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秩序。封禅作为古代礼仪中的大宗,其所彰示的更是地位与等级。

〖Six〗、此种借助封禅来实现政治斗争目的的封禅在唐朝最为常见。唐高宗时,武则天曾指使礼部尚书许敬宗“议封禅仪”,使高宗允准“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从而为皇后身份奠定封禅祭祀礼中母仪天下的地位。之后又“抗表”压李唐诸公卿,终于在禅皇地祇于社首山时使“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武后堂姨表姊)为终献,率六宫以登,其帷亦巾皆锦绣”,为中国宗法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

〖Seven〗、中国传统的整个格局为“内诸夏而外夷狄”和“圣帝在上,诸侯宾服,威振四夷”,因此,维护王者之政,威慑周边夷狄就是其必须要在政治决策中所考虑的问题,封禅正是传统中原王朝维护“华夷之辨”的手段之一。

〖Eight〗、如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的封禅,其在封禅中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十八万军骑,旌旗连绵千里,出长城,北巡边陲,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威震匈奴。汉武帝如此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的行动,其实就是借封禅大典炫耀武力,以威慑西北少数民族。就连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封禅的重要动因之一都是宋辽澶渊之盟后,真宗群臣认为“惟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Two]、武则天封禅自己来的吗

〖One〗、事实上,女帝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进行的泰山封禅,就曾经发出过自己的声音,武则天提出封代表天,禅代表地,天为阳,地为阴,所以皇帝祭天合理,但是祭地则应该是皇后的工作,应该由皇后来主持。

〖Two〗、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唐高宗李治最终同意了武则天的要求,这也标志着此时的武则天不仅仅是皇帝的附庸,也是皇权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武则天已经在泰山封禅过了,此时武则天的身份是唐朝皇后,后来她登基以后,改唐为周,是周朝的皇帝,如果再来泰山封禅,这无疑有点打自己脸的感觉,所以选取在嵩山封禅也说得过去。

[Three]、武则天泰山封禅文章

〖One〗、660年到665年,武则天逐步走向了高宗权力的核心。在这五年时间里,武则天和高宗两个人认识一致,往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高度认同。她一心一意辅佐高宗,大唐的国力和经济水平持续向好,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Two〗、665年的二月,春寒料峭,高宗李治率领武则天和满朝文武等从长安城出发。出发前夕,武则天就多次催促要准备一个细致封禅流程。于是唐高宗下令让礼官、博士提出封禅大殿的实施方案。

〖Three〗、经过一个月的跋涉之后,他们到了东都洛阳。经过七个月的准备之后,十月,封禅的队伍从洛阳前往泰山。按照当时的记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包括高丽、新罗、百济、日本、天竺、波斯等等国使者),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其道。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Four〗、两个月后,封禅队伍到达泰山脚下。前期准备的登封坛、降禅方坛已经好了。封禅活动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Five〗、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其他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Six〗、在高宗李治的队伍到达泰山后,负责封禅筹备的官员把具体方案呈上来了,方案提出“封祀以高祖、太宗同配,禅社首以太穆皇后(案指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文德皇后(案指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同配,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

〖Seven〗、这是一个按照传统习惯设立的流程,以往皇帝的封禅活动没有看到过皇后、嫔妃的影子,主管官员万万想不到现在不一样:高宗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武则天。方案没有武则天什么事。

〖Eight〗、武则天当然不能忍受这个方案。历史没有记载武则天当时的情态,我们也猜不出这位威势森严的女性闪现了什么样的神情。她铿锵有力地抗表,陈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伏寻登封之礼,远迈古先,而降禅之仪,窃为未允。其祭地祗之日,以太后昭配,至于行事,皆以公卿。以妄愚诚,恐未周备……”

〖Nine〗、武则天的语气不容商量,她要求坚决废除这个安排,并提出既然皇帝您前面已经确定了李勣、许敬宗等人为封禅大使,那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另外拿出一套方案。这个方案要“伏望展礼之日,总率六官内外命妇,以亲奉奠。”这才是武则天所要达到的目的。

〖Ten〗、高宗李治看了武则天的奏表之后,欣然同意了她的请求,废了“皆以公卿充亚献、终献之礼”,决定“祭地祗、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太妃为终献”。

1〖One〗、乾封元年(666)正月初一,封禅大典正式开始,高宗李治“祀昊天上帝于山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圆丘之礼”;正月初二,“又封玉册于登封坛”;正月初三,武则天成为活动的主角,“祀皇地衹于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配,而以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太宗燕妃)为终献,率六宫以登,其帷帘皆锦绣。”

1〖Two〗、对于这件事情,据说当时在场的不少官员们“君臣瞻望,多窃笑之”“或窃议焉”。因为开了皇后参与封禅的先河,而且还成了很是重要的“亚献”角色,武则天的地位不断得到了提高。

1〖Three〗、通过封禅这个事件,我们不但看到了高宗对武则天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不断创新,善于拓展路径的女强人。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封禅 洛阳和武则天泰山封禅文章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