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商税税率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商税税率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商税税率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商税税率的知识,包括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历史影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我想问下杭州在唐朝宋朝明朝都叫什么名称
  2. 中国商业标志发展过程
  3. 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历史影响

[One]、我想问下杭州在唐朝宋朝明朝都叫什么名称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到了唐代后期,每年朝廷从杭州所收商税高达50万缗,几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

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淳化五年(994年),改军号为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比较多的州郡之一。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年),著名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宋仁宗有诗句赐梅挚知杭州中赞美杭州为东南第一州。

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

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在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

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明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个宗教。

基督教——约18万人,其中萧山区占一半以上,老市区3万人,39处堂点: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楼堂,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笕桥堂,杭州基督教下沙磐石堂,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华人教堂。佛教——灵隐寺,净慈寺,上天竺法喜讲寺,中天竺法净禅寺,下天竺法镜讲寺,韬光寺。道教——抱朴道院。

截至2016年末,杭州有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6个,图书馆藏书1489万册。

截至2006年,全市有博物(纪念)馆51个,剧场16个,群艺馆3个,音乐厅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群)。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5家画廊被命名为“中国诚信画廊”,5个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萧山钱江观潮度假村举行世界钱江观潮节。届时,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举世奇观钱江潮,更可参与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动。

西湖博览会最早创立于1929年,与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和1927年的“费城博览会”一起扬名世界,并被公认为四大世界性的盛典。首届博览会总共展出国内外物品14.76万件,堪称当时中国物品的总汇。

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杭州话使用的范围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区及附近,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杭州话的分布区域大致东至余杭下沙,南到钱塘江边,西自五云山、转塘至留下附近,北经拱宸桥至余杭三墩,东北经笕桥至余杭乔司之间。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话却是浙江吴语中最小的方言点之一,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话具有30个声母,45个韵母,7个声调。杭州话为汴梁话和江南话的结合,保留大量儿化音(儿缀),也是吴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之一,杭州话相较于其他吴语方言有更多的文读应该是近代受到的影响。

[Two]、中国商业标志发展过程

〖One〗、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商品交换,并且在商朝得到初步发展,西周时出现了骨贝和铜贝。春秋时出现了巨商和商业中心。

〖Two〗、唐代开辟了海上商运,陆路商运发达,辅助性经营场出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草市”。

〖Three〗、宋元由于“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及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史直接监管,商业得到空前发展,并且在四川出现了“交子”,成为最早纸币。但只通行于四川。

〖Four〗、明清出现了商帮,其中前十商帮最势力最大,例晋商,徽商,闽商。也出现了许多名市名镇,著名的就有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还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Five〗、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

〖One〗、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Two〗、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Three〗、“宋元商业的繁荣”,教材主要分两宋和元代两个阶段讲述了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情况,商业要繁荣,政府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

〖Four〗、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

〖Five〗、“明清时期”,教材首先介绍了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相比于宋元,有明显的退步。

[Three]、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历史影响

〖One〗、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

〖Two〗、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

〖Three〗、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Four〗、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One〗、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Two〗、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

〖Three〗、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Four〗、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

〖Five〗、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