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大将唐朝

作者:原创编辑 -
神通大将唐朝

大家好,关于神通大将唐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李神通墓志铭释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李神通墓志铭释义
  2. 北流有多少名将
  3. 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

[One]、唐李神通墓志铭释义

关于这个问题,唐李神通墓志铭是一篇记载唐代名将李靖事迹的墓志铭。以下是墓志铭的释义:

1.颂扬李靖的功绩:墓志铭首先列举了李靖的家世、职位和武功,特别是他在平定安史之乱、平定吐蕃、抗击回纥等战役中的表现,表扬他的功绩。

2.描述李靖的品德:墓志铭还赞扬了李靖的品德,他廉洁正直,不谋取私利,受人尊敬和爱戴。

3.表达家人的哀思:墓志铭最后表达了家人和后人对李靖的怀念之情,称他是“神通”之士,永垂不朽。

总之,唐李神通墓志铭是一篇体现唐代社会风貌、赞美李靖功绩和品德、表达家人哀思的墓志铭。

[Two]、北流有多少名将

北流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将领,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名将卢松。他从小就喜爱武术,曾经在战争中多次立下功勋,最终被封为“忠烈侯”。此外,北流还有著名将领陈士奇、黄文炳等人。这些将领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对于北流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北流拥有众多的名将。

[Three]、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

1.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李光弼(708年-764),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李光弼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终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年五十七。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仆固怀恩(?-765年9月27日),铁勒仆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封为丰国公。交好回纥部落,出使回纥借兵,出嫁二女和亲回纥。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46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领朔方兵马驻守汾州,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封大宁郡王。永泰元年,遭到宦官骆奉先等人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甚为惋惜。

张巡(708年-757年),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清代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李嗣业(?-759年),京兆高陵人,唐朝名将。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天宝六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唐军靠李嗣业的突出表现击败叛军,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乾元二年,李嗣业与郭子仪等围攻相州时,身中流箭负伤。李嗣业伤势快好时,突然听见发令钟鼓声,知道是在与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过多而死。死后唐朝赐谥号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人,唐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一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高仙芝(?—756年),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天宝〖Fourteen〗、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