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阁台是什么官职级别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的阁台是什么官职级别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的阁台是什么官职级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的阁台是指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的阁台是指什么
  2. 洲阁是什么
  3. 唐朝阁老是什么官

[One]、唐朝的阁台是指什么

〖One〗、唐朝实行“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制”,基本上所有的朝廷文件都由中书省起草。正因如此,唐太宗下令:凡是涉及军国大事的文件,必须先由中书省的五个中书舍人写出草案并署名,然后才送交中书令和中书侍郎,被称为“五花判事”。

〖Two〗、于是中书省的日常工作基本是由中书舍人负责的,而不是中书令。因为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所以中书舍人的权力日益加重。由于唐朝中书省也被称为“阁台”或者“凤阁(武则天起的名字)”,因此资历较深的中书舍人也就称为“阁老”。

[Two]、洲阁是什么

您好,洲阁是中国古代官署的一种,是皇帝下设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地方行政事务。洲阁设在各个州府,由洲知州和阁同知共同管理,下设各司、局、厅等机构,负责处理各种政务和司法事项。在唐朝时期,洲阁被称为“州司”,宋代则改称为“州府”。

[Three]、唐朝阁老是什么官

〖One〗、唐两省官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相呼为阁老。明、清称内阁大学士为阁老。阁老是明清之际时人对入阁官员的一种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称呼。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又设内阁,实际上只是供皇帝询问、起草诏命的秘书机构,并无决策之权。后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时年幼,于是由内阁大臣“三杨”与太皇太后共同执政,此时内阁职权相应扩大。明武宗死后无嗣,帝位由从弟继承(即明世宗嘉靖),朝起“大礼议”之争,此时内阁之权几与帝权相衡,而阁臣则成为有实无名的宰辅。神宗时,张居正职权之隆,为有明一代之最。

〖Two〗、阁臣例设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辅”、“次辅”称谓之分,权力也相应不同。万历早期,张居正为首辅,权倾天下,其地位实际上已相当于唐宋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同为阁臣的其他官员,虽然也被称为阁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清时,内阁制多有变化,称谓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阁实际上就是拜相。只是后期逐渐被军机处所取代,后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机构。

〖Three〗、【语出】:唐代以中书舍人的年资长久者为“阁老”。

〖Four〗、『1』《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2』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两省相呼为阁老。”(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皆可称“阁老”。)

〖Five〗、『3』严武迁给事中时,杜甫有《赠严阁老》诗,给事中属门下省。

〖Six〗、『4』明代称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六“阁老”。

〖Seven〗、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

〖Eight〗、五代、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旧唐书·杨绾传》:“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明李贽《复焦弱侯书》:“赵文肃先生云:‘我这个嘴,张子这个脸,也做了阁老,始信万事有前定。’”清赵翼《陔馀丛考·阁老》:“苏州有阁老坊,乃吴匏庵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文渊掌诰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