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唐朝

作者:本站原创 -
认识唐朝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认识唐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认识唐朝以及在唐代猫有什么含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太宗爱民的名言
  2. 在唐代猫有什么含义

[One]、唐太宗爱民的名言

〖One〗、一直以来,唐太宗都被誉为明君,常常拿来和隋炀帝比较,以表明他勤政爱民,他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广为流传。

〖Two〗、不过,细究历史,不难发现唐太宗的勤政爱民多数时候都是装出来的。在唐太宗内心,老百姓必须经常役使,用他的话就是:“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所以一定不能让老百姓闲着。

〖Three〗、为了实现不让老百姓闲着的目标,唐太宗公开下令,对那些自残身体以避免服徭役的人要判刑,而且必须继续服徭役。

〖Four〗、古代社会,服徭役是民众的巨大负担,首先离家遥远,其次四季无休,再次经常需要自备粮食。因为远途跋涉服徭役,役夫家里的农业生产被严重耽搁,一旦遇到饥荒,这些家庭就毫无应对之策。

〖Five〗、早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就承认自己大兴土木,这离隋亡尚且不久。到了执政中后期,唐太宗兴修土木更盛,他在位期间,兴修了诸如乾阳殿、洛阳宫、永安宫,飞山宫、襄城宫、翠教宫、玉华宫,九成宫和北阙等大批宫殿,即便是比较小的襄城宫,动用役工就达一百九十万,那些修建精巧的宫殿,所需役工恐怕是千万级别了。

〖Six〗、而唐初政府所掌握的户籍人口,不过三百多万户,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土木工程,必然从全国征调劳动力。史书记载,役工从“去京二千里内”征调,而且这些被征调的人,还必须自备粮食,只有服役期满,仍然留下服役的人,官方才给他们粮食。换句话说,给唐太宗修宫殿,不但没酬劳,还必须自备干粮,役工的付出可想而知。

〖Seven〗、但即便这样,唐太宗也没给役工政策上的优惠,史书记载“丁既役尽,赋调不减。”意思是,役工即便服完了徭役,该交给政府的钱物也一分不能少。

〖Eight〗、在唐太宗的折腾下,民间出现了“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惨状,当时就有人指责他“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不过这并没什么用,唐太宗照样我行我素,最后还通过篡改史书成了千古明君。

[Two]、在唐代猫有什么含义

所谓穷养狗,富养猫。大唐盛世时,人们开始大举吸猫,对它的认识也比较细致了,唐代笔记《酉阳杂俎》就说:猫眼睛早中晚会变化,鼻端常冷。当时俗话还说猫洗面过耳就是要来客人了,这是家猫无误。大文豪韩愈也写过一篇《猫相乳说》,说有怎样的主子,就有怎样的猫。而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被世人称为[李猫],可见唐人认为猫性善变。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